首页

伊轩女王小刚调教

时间:2025-05-25 22:08:09 作者:一习话丨“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 浏览量:18607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南宁一村庄内古树“穿楼” 引人称奇

在近日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幸福唱中国·香港维港千人交响大合唱” 等活动上,各界人士以歌舞为媒,唱颂辉煌成就、展望光辉未来。

【每日一习话】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在行星伴月的天象中,金星伴月是最有观赏价值的。据介绍,本次金星伴月期间,明亮的金星将与一弯娥眉月相伴于夜空,上演美丽的“星月童话”。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秘书长许军介绍,10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月球会靠近金牛座的肉眼可见的“昴星团”,并慢慢遮掩部分恒星,强烈月光影响下的昴星团看起来会暗淡,可以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建议20日凌晨4点-6点之间观测掩星现象。

2024北马将于11月3日拉开战幕 参赛、完赛物资升级

最初以鼓励为主,积极沟通房企、经纪机构与业主,推出“换新购”等服务;其次是推出补贴,包括交易税费补贴与购房补贴、对个人和对开发商的补贴等;最新的则是有“国家队”出手,以一定条件限期收购房屋作为保障房或人才房,完成存量房的交易和与新房的循环。

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

分项指数中,10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2.6%,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居民消费、大宗物资等物流需求均有所回升。工业物流领域,通信设备、家居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回升势头较好。在节假日因素和各地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居民消费物流需求平稳,电商网购活动旺盛。

2024大江论坛·第四届智库论坛在重庆举行

南宁10月14日电 (陈秋霞)以“赓续传统友谊,携手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23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14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来自中国和越南的约200名各界青年代表参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